走向健康之路 邁向成佛之道

作者:老莊

懂得走路的人有福了,俗語說:「飯後百步行,保得百年身。」的確是有它的醫學根據的。

老化就從下半身開始。依據西醫的研究,人體全身有五百多條肌肉,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。大多數的人都是從腿開始老化,一般人平均到了六十歲,腿力只剩下年輕時(二十歲)的四成。

根據美國護理人員健康研究,每周走路運動七小時,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的乳癌罹患率,根據新英格蘭雜誌報導,每周健行三小時,可降低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的心臟病罹患率。

自然科學雜誌的報導,銀髮族(六十歲以上的老人)每周有三天的健行,每次四十五分鐘,就可以避免老人癡呆症。另外,在多得不勝枚舉的現代人文明病中,十大死亡病因裡的癌症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憂鬱症引起的自殺,都可以靠走路、運動而避免。

中醫的經絡學中,腳有六條經絡,即是足少陽膽經,足厥陰肝經,足陽明胃經,足太陰脾經,足太陽膀胱經及足少陰腎經。若勤於走路時,便可活躍。膽肝胃脾膀胱及腎等內臟,加上輕鬆擺動雙手,更可促進手上六條經絡,如此,全身十二條經絡,便可因健行而順暢,氣通血行,健身、養顏、長壽。

既然了解到走路的好處,喜歡走路的人有福了,而懂得走向心內的人更有福,因為懂得「心內行」的人,就可以步上成佛之道。

「行者」是對修行人的稱呼,修行就是心內行,「雲水僧」是形容「行者」的心境如「行雲流水」般的自在與灑脫。菩薩的六度萬行更是一條光明的大道;其中大行普賢菩薩,大願地藏王菩薩,大慈彌勒菩薩,大悲觀世音菩薩以及大智文殊菩薩,無不是心內行的典範。

禪宗的祖師,菩提達摩,從天竺西來,就是提倡走路(四行二入中的行入)他的報怨行,隨緣行,無所求行及稱法行,便是最好的心內行。他的傳人,六祖慧能更是提倡心內行,度心內眾生,禮拜自性佛的雙足--走向心內。

佛陀是個覺者,他有幾個高貴的稱呼,而「明行足」便是其中之一;也就是懂得心內行的人。走路走到如此境界是很稀有,也很殊勝了。

朋友們,坐而談不如起而行,讓我們一起來走路,走向健康之路,邁向成佛之道。

本文張貼於 2004 年 9 月 26 日 Sunday pm 11:44 歸檔於 心得 2004. 您可透過 RSS 2.0 追蹤此文的迴響. 目前暫時不接受迴響, 但您可從您的網站 trackback.

迴響暫時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