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謝林
往昔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自然行走和勞動是不可免的,但現在的生活完全不同,隨著科技的進步,汽車等交東通工具的發達,促使人類開始以車代步,為求便利的結果,身體的新陳代謝,賀爾蒙的平衡,骨骼和肌肉的緞鍊完全被忽略了,最後導致各種文明病的發生。因此,現代人在貪圖安逸的同時,也失去了由自然蘊育的「健康」,其代價不小,如果要找回自然賜予的健康,走路便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。
有規律的走路,在連續達到十五分鐘以後,就可以使身體裏的很多器官組織發揮運動的效果,這是因為步行可以使身體裡面很多肌肉,尤其是大腿肌肉,能夠做到連續放鬆和收縮的運動。由於肌肉連續放鬆和收縮的緣故,就可以使肌肉中大多的血管,獲得大量的放鬆和收縮,這樣心臟和血管的交通就會暢通,血液循環也會增加,血管中的廢物,就會更加快速的被運走,也就是說走路以後血液能夠照顧得到的地方更多。因此,身體裏面需要營養的地方被照顧到了,需要消化的地方也被照顧到了。
社會愈進步,人類的生活愈趨複雜,需要應付的事務越來越繁複,刺激也越來越多,例如:工作的壓力、生活的壓力、社會的壓力、升學的壓力等都是,對於那些壓力,如果不能妥善的處理及調適,就會容易變得神經緊張起來,很多人在情緒緊張,或者碰到很大的壓力時,由積鬱的情緒所轉變成的負能量,就會發洩到胃或背或頭或其他地方,形成了胃痛、背痛、頭痛、血壓上升、拉肚子等等毛病。
走路時放輕鬆,往往可以完全忘記緊張的壓力,可以使自己的情緒緩緩鬆弛。同時,由於肌肉在運動,心臟的生理機能也同時得到調適,於是即使已有的胃痛、頭疼等毛病,往往會逐漸減輕,而且走路成了習慣之後,這些毛病也會慢慢消失。
生活的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認為世上沒有任何奇蹟;另一種則認為每一件事都是奇蹟。為了窺探走路的祕密,個人每天進行早晚各一個半鐘頭的走路。拜大自然之賜,在晨光、夕陽裡,欣賞葉綠與花香,蟲鳴與鳥叫,於眼觀耳聞之餘不忘回到腳底。隨著走路時間的加長和保持覺知的狀態,身體的感受起初會由緊到鬆,由粗糙到細微的各種覺受現象產生,時而舉步惟艱,時而身輕如燕,變化無窮,不管外在現象如何變化,只要記得回到腳底,心終將歸於平靜。
從中會得賢哲名言:從靜中觀物動,向閒處看人忙,纔得超塵脫俗的趣味。近五個月來,從走路裡,個人深得其利,神清氣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