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一心

拔隊得勝 禪師

你如想脫離輪迴之苦,必須學成佛的直道。這道也就是明自本心。可是這心是什麼呢?它就是一切有情眾生的真性,在父母未生我前便已存在,如今也繼續存在,不變,永恆。因此,它便叫做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。這心原本清淨。我們生時,它不是新造的;我們死的時候,它也不消滅。它無牝牡之分,亦無善惡之染。無物可與比擬,因此它叫做佛性。可是從這自性中卻流出無數妄想,猶如大海起波濤,鏡中現影像一般。

如果你想明自本心,必須先察看一切思念由什麼源頭流出。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,須深深自問:「什麼是我的自心?」並強烈地渴想解答這個問題。這就叫做「修」,也叫「行」,也叫「求道」,也叫「求覺」。所謂坐禪者也不外是反觀自心。專心尋求自心,遠勝每日讀誦經典陀羅尼至數年之久。凡此舉措,只是形式,能生若干功德,但功德耗盡,仍須受三惡道之苦。尋求自心,最後必能導向正覺,這種修持乃為成佛的先決條件。不論你是造了十惡業還是犯了五無間罪,只要你回心覺悟,你就立地成佛。可是,不要〈故意〉犯罪而期望覺悟能〈從你自己的業果中〉將你解救出來。〈悟也好,〉佛也好,祖師也好,都救不了〈自願〉走向惡趣的迷妄眾生。

設想一個小孩,睡在他父母身邊,夢見自己挨打或是生了重病。無論他在夢中受盡多少痛苦,他的父母都愛莫能助,因為誰也不能進入別人的夢境中去。如果小孩自己能夠醒來,他的痛苦就自然解脫了。同樣的,凡人知道自心即佛,就立刻得到解脫,不再受變幻不已的生死之苦。如果佛能不使眾生墮入地獄,你想,那怕只是一個有情,他會讓他掉進去嗎?沒有自證,人就不會懂這些道理。

此刻以眼觀色,以耳聞聲,舉手投足的主人公是什麼樣的呢?我們知道這是我們自心的作用,但是沒有人確實的知道這些作用是怎麼回事。我們可以說在這些活動的幕後並沒有一個實體。但是,很顯然的,這些活動又都是自發的。反過來,也可說這些的確是某種實體的活動,但這實體卻不可見。但如果認定這問題是不可測的,一切理智的思考〈以求得一個答案〉都將停歇,那就不知道要怎麼辦好了。這種心境〈譯註:即所謂疑情〉是最合適不過的,要將它不眠不休的去加深,再加深,渴望解決,以至極度。這種深刻的參究一直透到底,那底便被打破。這時候便知自心即佛,自心即是宇宙的空性,再無絲毫疑惑。這以後,你對生死便不再有窒礙,也不再尋求真理。

在夢中你可能迷途而找不到歸程。你請人家指點你怎樣回家,或求神問佛,乞助於他們,但你仍然回不了家。可是一旦從夢中醒來,你就知道原來你是在床上,而惟一可以就路還家的方法是喚醒自己。這種的〈悟道〉就叫做「還原」,也叫做「在極樂國中再生。」這樣的內證,只要受些訓練便可做到。凡是喜歡坐禪,而又肯努力修行的人,不論僧俗,都可以修到這種地步。不過,不坐禪就連這〈部份的〉覺知也不能獲得。可是,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真悟,就對於實相的性質不再懷疑,那你就犯了嚴重的錯誤,成了一個找到了銅便不要黃金的人一樣了。

有了這種覺知之後,要更著力像這樣的參究:「我的身體好像是幽靈,又像河流裏的水泡。我的心,反照它自身,如虛空之無形;可是在其中某處,卻能聞聲。是誰在聽呢?」如果你照這樣子猛力參究,全神貫注,努力不懈,你的理解力最後必將耗竭,只賸下深層的參究活動仍在繼續。你終於不再察覺有身體存在。你一向執取不捨的種種觀念意念,在絕對的參究之下,都消滅了,猶如水桶脫了底,所有的水都流失了一樣。接著而來的便是圓滿正覺,如同枯樹突然開花一般。有了這樣的了悟,你便達成了真正的解脫。不過即令到此地步,你仍須一再將所了悟的卸棄,同到那能了悟的一邊,也就是說,回到根底,堅決地邁進。你的妄情逐漸消失,你的自性就隨著逐漸更見光明剔透,像寶石愈磨愈亮一般,直到最後它將整個宇宙都照亮了為止。切不可對此有所懷疑!如果你今生求悟之心太弱,不足以領導你到達這種境界,只要你臨終前仍在積極參究,在下一生中你無疑的會很容易開悟,正如昨天未完成的工作,今天很容易完成一樣。

在坐禪中,如有念頭生起,不要藐視它,也不要珍視它,只是向你心中去搜求這念頭的來處。你必須明白,在你意識中呈現的,或你眼睛所見的,都是幻覺,沒有不變的實質。因此,你不必怕這些現象,也不可被它們所蠱惑。如果你使得心如虛空,不受雜質污染,即使你即將謝世,也可不受惡鬼騷擾。不過,在坐禪時,卻不可記住我所說的這些話。你必須將自己化成一個大問號,「這心是什麼?」或「聽這聲音的是什麼?」你一旦證知此心,就知道它是諸佛未生的究竟根源。觀音菩薩之被稱為觀音,就是因為他觀見〈掌握了〉周圍世界音響〈的根源〉之故。

工作也好,休息也好,總不可停止參究「聽者是誰?」雖然你的參究已經幾乎成為無意識了,那聽者你還是找不到,那一切努力都成白費了。然而罄音是可以聽得見的,所以應當更深一層的參去。到最後連一絲一毫對自己的察覺都消失了,你就會覺得如同萬里無雲的晴空一樣。在你自己身內,你不見有「我」,也不見有聽者。這心和虛空一樣,但是其中卻無一處可以被稱為空洞的。這種境界也常被誤認為見自本性。但是你應更熱切的問自己「現在聽者又是誰了?」如果你不停地鑽研這個問題,把其他的東西全部忘卻,就是這空的感覺也會消失,而你將不再對任何東西有知覺,只賸下一片黑暗。〈行者到此不可停步不前〉應繼續以全力參究「聽者是什麼?」只有在你參到山窮水盡的時機,這問題才會爆破.,這時你會覺得如死人復活一般。這才是真悟。你就能和全宇宙的諸佛,以及過去現在的祖師們面面相對。你可以用這公案做一個自我測驗:一個僧人問趙州,「菩提達磨到中國來有什麼意義?」趙州答:「花園裏的橡樹。」如果你對這則公案尚有些許懷疑,你必須從頭再參「那聽的是什麼?」

如你今日不開悟,要什麼時候才會呢?

一旦你死了,就不能避免在三惡道中受漫長一段時期的苦楚。是什麼障礙了證悟呢?只是你自己悠悠忽忽的求道之心而已。把這點好好的想一想,竭盡所能的努力吧!

【經文資訊】禪門三柱